AI大模型有匪夷所思的算力,工業機器人有不知疲倦體力,兩者結合,前景不凡。
4月28日,在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阿里云智能集團CEO張勇透露:阿里云工程師正在實驗將千問大模型接入工業機器人,在釘釘對話框輸入一句人類語言,即可遠程指揮機器人工作。
當天,一個演示視頻展現了這一實驗成果。“我渴了,找點東西喝吧。”工程師通過釘釘對話框向機器人發出指令后,千問大模型立即理解了指令內容并回答,“好的,我找找有什么喝的。”隨后,千問大模型在后臺自動編寫了一組代碼發給機器人,機器人開始識別周邊環境,從附近的桌上找到一瓶水,并自動完成移動、抓取、配送等一系列動作,順利遞送給工程師。
科幻電影中機器人和人交互的畫面,正在變成現實。之前,機器人能夠完成一些人類設置的固定任務,但并不能執行一些需要“隨機應變”的任務。AI大模型突破了機器人的局限,讓人類可以通過自然語言指揮機器完成負責任務,讓機器人真有了大腦。
AI大模型逼近AGI
近半年,從ChatGPT、文心一言到 BloombergGPT、DeepSpeed Chat、通義千問等在多場景廣泛應用,標志著AI大模型時代已來臨。進入4月以來,從互聯網大廠,到A股上市公司、高校科研,以及一眾創業公司,都先后發布各自的大模型。據民生證券的統計,國內已有超30個大模型亮相。
AI大模型的競爭是算力、人才和資源的綜合競賽。衡量一個大模型實力,第一是可以基于任務的性能測試,即通過定義任務集的方式,去比較所有大模型在每個任務上面的完成度。這種性能測試與人類能力對齊,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判斷能力等。根據現在的反饋,任務性能測試上,包括ChatGPT在內,沒有一個能夠全部達標。
不過,現在已面世的大模型,基本已實現思維鏈的涌現能力,逼近了AGI(通用人工智能)最核心的部分,業界現在更關注大模型是否有足夠的“泛化性”,即廣泛使用。在未達到廣泛的通用性之前,要更多地關注和深入思考AI大模型的應用場景。對接工業機器人,或是AI大模型實現AGI的可行場景。
AI產業鏈主要分為底層基礎、核心技術、應用領域:底層基礎主要包括AI芯片、AI開源框架、傳感器、云計算、存儲、通信設備、數據服務;核心技術為產業鏈的核心環節,人工智能核心技術通常可分為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語音處理、知識圖譜;應用領域主要涉及安防、金融、醫療、教育、零售、工業、農業等場景。
AI技術的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生產生活方式變革將產生重大影響,產業規模持續增長。根據Deloitte報告預測,全球AI產業規模從2017年的6900億美元增長至2025年的64000億美元,2017-2025年復合增長率32.10%,呈現較快增長走勢。
根據CBInsights數據統計,全球AI投資市場近年來快速發展,累計融資總額超過2500億美元。其中,美國擁有AI相關企業達到4171家,累計融資金額達到1601.9億美元,在公司數量和融資規模上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國擁有相關AI企業融資總金額為470.7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位。 IT桔子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中國已有127家AI公司成功上市,其中包括科大訊飛、醫渡科技、商湯科技、鷹瞳科技等業內知名企業。
工業機器人長“智”
在制造業領域,工業機器人被譽為是“皇冠上的明珠”,長期以來,工業機器人的開發交付門檻一直較高,機器人的任務和功能需經過工程師手動編寫代碼、反復調試后,才能匹配產線特有的任務需求。大模型的接入,為工業機器人打開了新窗。
據阿里云工程師介紹,大模型在機器人開發和應用階段均可發揮重要作用。在機器人開發階段,工程師可通過千問大模型自動生成代碼指令完成機器人功能的開發與調試,甚至還能為機器人創造一些全新的功能,例如機器人可對抓取、移動等基礎能力進行任意的組合編排,進而完成更復雜的任務;在生產運行時,千問大模型為機器人執行任務提供了推理決策的能力,一線工人只需發送一段文字,千問就能理解其意圖進行任務推理,并自動翻譯成機器可以理解的代碼,指揮機器執行任務,有效提升生產效率。
張勇表示,“制造業是AI大模型的重要戰場,未來10年最大的機會就在于云、AI與物理世界機器的融合,機器人取水只是第一步,未來能與人直接對話的智能機器人,將改變整個工廠的形態。”
工業機器人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物流、化工等各個工業領域之中。相比于傳統的工業設備,工業機器人有眾多的優勢,比如機器人具有易用性、智能化水平較高、生產效率及安全性高、易于管理且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使得它們可以在高危環境下進行作業。盡管如此,工業機器人在易用性方面和和智能創造力方面存在不足。
在易用性方面,它遠不如人類。由于機器人結構控制上的復雜性,使用工業機器人的員工需要專業的培訓才能。如果操作不當,就算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也可能出現很大的安全事故。在智能創造力方面,自主的判斷力和創造力是人的鮮明特點。生產中,工作人員之間是可以相互溝通的,可以及時處理突發事件。而工業機器人是按照指定的程序來進行工作的,要是工作環境突然發生變化,可能會造成工業機器人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還會發生安全事故。
國家統計局2023年2月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2年工業機器人產量44.3萬套,比上年增長21.0%。如此大規模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場景,AI大模型落地必將產生“智能”和體能雙劍合璧的神奇反應。AI大模型有幾乎無限制的算力,工業機器人的體能不知疲倦,兩者結合,前景不凡。